人类什么时候去学校?
这个问题的重点在“什么时候”,而在“学校”上。 先来说“什么时候”。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问教育发生的时间节点。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包括我国)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这意味着孩子要在九年的时间里完成小学到初中的所有课程,才能拿到毕业证。而高中和高等教育不在义务教育的范畴内。但是,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这些学校的存在都意味着一个事实——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从幼儿园到大学,一个都不能少。也就是说人一生都在不停地接受教育。那么问题变成,人类什么时候开始受教育?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很多,我们大概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强调知识的价值在于对个人认知的提升,另一类则是认为知识最重要的一部分在于其能提供一种思考方法。前者会认为知识的获取不在于时间早晚,而在于是否完整;后者则更倾向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并将二者不断转化作为学习的本质。
虽然分属不同学派,但两者都有足够的论据支撑自己的观点。在此,我并不想过多阐述哪个观点更好,因为对于个人而言,其实无论知识是什么时候获得都没有问题,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理解。如果无法理解你学到的知识,那么你学再多也没有用。同样,如果你理解了没有学过的知识,也是没有关系的。所以从这一点上说,何时开始受教育并没有意义。因为关键不在于时间点,而在于你是否真正理解了所学的知识。
当然,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让所有人都达到一定的知识水平是很重要的。否则阶层分化必然剧烈,社会动荡也难以避免。提供公平的教育资源给所有人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提到第二个关键词——“学校”。
如果仅仅从教育发生的场所来看,其实古往今来都是一致的。不管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教育都发生在地方。只是随着现代技术的出现,教育发生了变革,使得更多的人能获得同样的教育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教育就一定能做到这一点。如果教育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对已知知识的理解,而不是追求未知知识的探索,那么只要保证每个人有足够的智商,并具有不断进取的心智,就可以通过不断地重复学习到足够多的知识。
然而现实是,人的大脑有很强的可塑性,一开始的学习会对以后的知识结构产生不可避免影响,后面所学内容也会不断将前文所学者重构。因此即使再小的幼儿,在学校里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人格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所学的知识也会在脑子里形成很难再清空的烙印。这种影响或许不是有意的,但却是有意地发挥学校这个场所的作用。所以学校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影响着每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