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行政机构谁掌权?
1,理论上,日本实行的国会制,总统制。即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部门对国会负责(首相由在国会上获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担任);司法部门独立,不受政府干预。但实际上由于历史原因,和二战后的经济危机,自民党长期一手遮天,执政党与在野党的斗争没有实质意义(在野党连组阁都不一定能做到),内阁总辞或国会总辞职成为政治家常便饭,从而形成了“体制内外”的说法——即所谓体制内的人组成内阁,通过行政手段指导、影响甚至控制体制外的政党及议会。因此无论政府还是议会,实际上都由执政党掌控。
2,战后初期,日本建立了责任内阁制,首相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但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掌握在内阁手中。然而自民党长期是一支独大,其他小党无力挑战其在国会内的席位数量,致使自民党内部出现“元老院”——即以宫泽喜一、海部俊树为首的大部分在任和退休的首相当选议员组成的集团,他们并不直接参与国会的投票,但由于在党内地位极高,能左右党内派系的命运,因而可以间接影响甚至左右国会的决议。而自民党内部的派系又和各自的选举势力相互依存,形成了既竞争又合作的复杂关系。总之,自民党内部派系林立的情况极大地影响了内阁的领导核心,使内阁的决策能力大打折扣。
3,小泉纯一郎打破了这个局面,他先是利用他在自民党内无人撼动的地位,排除异己,逐步清除元老院的力量,然后借连任竞选的机会,连破自民党以往不敢触碰的政治禁区,先后推倒了几座政治雕像,使自民党重振了雄风。同时在外交上,小泉也不惜背上千古骂名,毅然将国会议案中的慰安妇问题写入中日联合宣言中,迫使中国政府就范。小泉之后,安倍晋三继续着外坚内柔的政策,而田中英光之流却又倒退了回去。应该说自民党内部的力量此消彼长还是有可资借鉴的地方。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自民党内部还是外部,都有着强烈的保守主义倾向,因此尽管日本人一直热衷于改朝换代的游戏,但本质上他们是厌恶任何改革的,小泉试图进行的改革其实并未触及日本政治的根基,所以很难说有着深远的变革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