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硕士什么专业?
我17-18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念的MFE,也就是Master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是跟FM和FINS联合项目的,两个专业是一起上课的,两个专业的同学混在一起。 课程内容上就是quantitative和financial的东西结合着来,quantitative占了绝大部分。项目里有很多大神级别的人物,因为我是以PhD 申请的,所以遇到很多来自CMU,BU这样的牛校的PhD candidate.因为课程难度很大,很多同学都是Quant或者Quantitative的背景,像我们这样纯Fin背景的同学很少,因此刚开始会有点跟不上步伐的感觉(尤其是我和我同学)。但是只要你认真听,做presentation的时候积极发言,课后多复习多做题,基本上都能跟上大家的脚步。
因为是我第二次读Master(第一次在澳大念的MAfin),而且这次目标是PhD,所以没有选择读full time的项目,选择了part-time的,每周上学四天,晚上和周末上课,这样工作一年后再入学不会影响现在的工作。因为是在职学习,所以课程压力会小一些,可以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学习。由于是part-time,学校给了三个选修方向,一个是Fintech,一个是AI,还有一个是Data Analytics,我选了后者。因为之前有学过R语言和Python,因此学起data analytics的课程感觉没那么费力,能较快地适应教授的方法论,做presentation时也能比较流利地运用语言进行描述。
虽然授课老师全是华人脸孔,但教授的知识却是全英文的课本内容,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理解。不过,当你经历过两天的洗礼后,大脑也会渐渐开窍了。我印象中比较难的是Ligtering Regression这种方法如何做实证,还有风险控制里的credit risk和market risk。除了quant和fina两个大的方向,每个学期的课程设置都各不相同,因此很难说哪一个会更难些。
至于考试嘛,都是选择题和问答题,只要把知识点掌握了,答起来其实挺容易的。如果对于知识点没掌握的话也不要紧,题目都很基础的,把公式一带就出来,一般都能过。我两届加起来有接近40个同学,毕业后留在香港的只有5、6个吧,大多都回大陆找了工作。我也回了大陆,现在在北京某券商做IBD,感觉自己的quant功底还是在这两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工作中用到的model也多是回归、DS等,因此以前的学习还是很有帮助的。只是平时工作比较累,回家想学习了,却发现已经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