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压力比国内小吗?

叶芊怡叶芊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回答可能不太符合题主的问题,但是对我来说非常符合我在德国时的真实情况。 刚来德国的时候我是有压力的(现在依然没有减轻),但是和国内相比我更愿意把这种压力归结为“自我驱动”而不是“外部压迫”。 举个例子,我想申请德国大学的博士,需要提供英语雅思成绩,我的目标是要考到8分的。那么我从大三就开始准备,每星期做两篇阅读练习,一篇完型填空或者两篇短文改错;寒暑假每天坚持听力模拟考试和口语训练。就这样坚持到了大四,终于考出了理想的成绩。

在我考试之前我其实已经拿到了几所名校offers,但是为了自己的梦想我还是再次报考(当然也因为我不知天高地厚认为自己一定可以拿到offer所以没有报太大期望)。结果成绩出来我惊喜地发现我考了7.5分!这比我原来预计的要好多了。于是我就这样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梦校读博。

然而在国内如果我想要申请同样的学校同样专业的博士,虽然也有希望(毕竟我自己也是985硕士而且有论文发表),但是我肯定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甚至代价也要更大一些。因为国外的高校对本校学生的录取要求都是相对宽松的(除非你是神龙摆尾,本科GPA排名专业前10%,外加各种奖各种项目,那么你就是个稀有的白富美)。

而国内则不一样,如果你不是来自C9、中流985,又是跨专业,那么你基本没什么机会,就算你运气好有一个名额给了你,你也得加钱(参见中科院系统、上海交大系统)。就算你是C9、中流985,专业相关又有论文发表,你同样没多大把握能收到offer,这时候你就得想办法走在职或者调剂的路子了。这就是所谓的“外在压迫”,这种压迫感会让我觉得喘不过气,每天脑子里想着的都是怎么学习怎么搞定教授才能拿到学位。然而我在德国同样要面对以上问题,但是除了语言我不需要额外多花时间就能得到教授的青睐(我是神龙摆尾,但是是海龟,而且专业相关又有论文),所以这种压迫感瞬间就消失了,剩下的就只有自我怀疑了(比如怀疑自身实力、研究设想、论文质量等等)。这种感觉不亚于国内的“外压”,甚至比之更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