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国际视野?
1、教师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对待学生不同观点的存在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质疑和争论问题,甚至提出与老师截然不同的见解;
2、教师要掌握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知识,了解不同国家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例如,美国人的思维是偏理性的,他们喜欢逻辑性强、结构分明的内容,因此在教授课程的时候要注意条理性、层次性;德国人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多提供操作空间让学生去实践;英国人和澳洲的人比较随性,我们不需要刻意去迎合;日本人谦虚谨慎,我们在课堂上去赞扬他们时需要注意分寸⋯⋯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征后,我们就可以根据教学对象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了;
3、除了课堂上的教学,老师还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学生评价体系。评价表的内容可以从语言能力(听、说、读、写)、思维能力(分析、概括、推理)、文化意识(对中西文化的理解和对本族文化的认同)等方面设置问题,通过定期对学生进行测评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也能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目的,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培养自信心的舞台。 另外,老师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多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例如参加校外的演讲班、英语角等。或者推荐一些双语杂志和学校英文报刊,组织同学做主题讨论或写评论文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英文表述能力和批判性逻辑思维。 如果老师能结合自身的经历给学生们讲一讲中外文化的异同,以及自己如何在异国求学、生活的体会,我想这对学生们一定是受益终生。
最后,我想说,我们要做的不是培养“面向全世界”的人才,而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前者是为了把学生送去国外读书而设,后者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人才。前者的目的仅仅是拓宽学生的留学渠道,后者则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思想。前者容易让学生产生外国人比中国人优越的印象,形成崇洋媚外的心态;而后者不会让学生轻易产生种族偏见,反而能让其更深入地领悟到多元文化存在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