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万移民厄瓜多尔?
我最近也是被各种中介洗脑,说是厄瓜多尔项目怎么怎么好! 先给你们看看官方的宣传材料,是不是让你心动的感觉有没有!(图片来自网络) 再给你们看一张图,是我咨询过一些朋友后的结果,有准备去的有准备投资的,还有去办理签证的 看完这些图,你们肯定心里有疑惑了,到底这个移民项目是真的还是假的呀? 我就先给你们揭露真相吧。
第一、这个国家的确是可以一步到位拿绿卡的,无移民监,申请要求比较低,只要年龄不超过45岁,语言方面没有太大的要求,就可以申请。
第二、这个项目是通过投资的形式拿身份,申请人需要投资3万美元以上买政府债券。
第三、申请人取得签证后,不需要赴海外办理落地签,可直接入境。 那么重点来了——真的跟宣传的一样吗? 首先,这个国家不是发达国家,经济水平比较落后。
其次,当地的生活水平非常贫穷,物价都非常便宜,但是工资也很低。 第三,移民局是有明确规定的,不允许在海外搭建建筑,所以项目方的所谓“援建”只是一个噱头而已,工程其实就是给当地人修修路,建点学校之类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这个项目是百分百成功的,哪怕你到了当地也见不到人,也没有关系,签证和护照上不会有任何的记录。 所以啊,有人告诉你失败了就去找他们,他们是不会承担任何的法律责任哟~~
移民不是一批一批去的,而是按照出生年份分流出的。移民局会在每年的适当时间给达到规定年龄、符合移民条件的有移民证的人寄发移居民通知书和定居通知书。通知书上写明该人应何时到移民局报道。由移民局办妥出关手续后,乘飞机抵达古巴后,再乘船到厄瓜多尔某港上岸,在该港的安置接待处领到定居点的乘车证和去该处的路费以及第一夜的宿费,然后搭乘大卡车、公共汽车或其他交通工具去自己的定居点。一般每个定居点一次接纳2、30人,所以抵达定居点时已有不少熟人,这给初来乍到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安慰。
到了定居点后头几天,接待站安排人们在接待所休息,同时分配住房、农地、园地和牧场,发放生产资料和必要生活用品,介绍生产上的师傅和家庭生活上的帮手,商谈今后生产和分配上的有关问题。待人们休息几天后,便投入紧张的生产劳动。人们边干,边学,边积累经验。一个新定居点往往是先搞菜园,自给自足,解决吃饭和蔬菜问题,再搞商业贸易、手工业生产和养鸡养鸭。随后以较厚的玉米地作为开发先锋,再逐步开拓植蔗园、植棉田和牧场上。
人们在这里干得十分起劲。从古巴到厄瓜多尔定居的移民,除1970年6月14日到8月24日是汛期,不予开发外,全年均可定居。1979年为1。4万人,1980年为3938人。厄瓜多尔已成古巴移民的后方开发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