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美国真的很幸福吗?
首先,我们移民不是为了享受美国的福利,所以讨论移民后是否过得更幸福没有意义 移民是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为下一代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美国留学的学生中1/3是国际学生,每年以数十万的数量增长着。 国际学生选择美国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美国的教育制度。 相对于国内“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来说,在美国可以花更少的钱,走更多的路来读到好的大学。 美国大学采用申请制,学生需要提供托福和SAT的成绩,加上GPA 和课外活动就可以申请了 而中国高考则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哪怕你成绩再好,也要看你是从哪个学校毕业的,这个学校如果成绩普遍很低的话,你的成绩再高也不会有学校想要你,而如果你成绩低,但学校整体分数高的话,还是有学校愿意要你的。
美籍考生在选校上也会有更多优势,只要托福和SAT合格,一般都不会被排名低于自己成绩的学校录取! 当然,能去到什么样的学校最终还是取决于你自己,如果你想读好学校的热门专业,那么你就需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
19岁从农村到县城读书,22岁大学毕业,25岁在跨国公司工作,26岁移民美国,36岁回国创业。十年的美国移民经历,她坦言“移民美国并不等于一步到天堂”。
一、美国的高消费,高房价
刚到美国,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物价之高。买一箱牛奶或是一包纸巾,在中国超市里是几块钱,拿到当地超市却要十几块人民币,工资没有贵过十倍,物价却相差很多,心里很不是滋味。
美国的房价也很高,像纽约这样的大城市,房价之高令人咋舌,就是在普通小城市,工薪阶层购买居住地房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在美国住的房子是租来的,一直有回国的打算。
二、人际关系淡漠,情感缺失是美国生活最大的弊端
刚跨出国门那会,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文化差异让我们很不适应。我们不会讲英语,连“hello, thank you"都不知道怎么说,只能指手画脚的用手语或者眼神来表达。在美国,人们都是独来独往,即便是周末,家家户户也是大门紧闭,邻居之间见面也是漠然视之,谁也不会过问别人的事情。我们这些移民,几乎成了孤岛,除了上班,回到住地便很少出门。
感情的疏远和人性的冷漠给我们这个“移民家庭”带来很大打击,孩子上学以后,渐渐的融入了美国的学生群体,我们的感情变得越来越薄。特别是周末或假期,看到中国留学生们三五成群,或者到华人家里做客,谈笑风生,我内心感到一阵酸楚。
三、看似很先进的福利制度有缺陷
“人人免费医疗”是美国福利制度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其实不然,美国的医疗费很高,一次普通的体检就要几百一千块人民币,普通感冒发烧输液得2千多元,如果住院,那简直比过年还要热闹和隆重。尽管有保险,每年需要支付的个人支付的金额仍很高,这笔开支几乎是家庭固定支出中比例比较大的一块。
在其它方面,如果你“不幸”失业了,政府会无条件向你发放失业救济金,会给你提供住房和其它生活服务,直到重新就业。也就是说,如果你一直“失业”,政府会一直给你“救济金”和“安家费”。我们曾和一位失业美国老头聊过,他失业很多年了,每个月领取“退休金”和“失业金”的总和2千多美金,相当于一个一般工薪族的工资水平,他生活得怡然自得。
当然,在美国也有“幸福指数”很高的地方,比如在美国,你开车行驶在公路上,很少会有人给你“挑衅”和“霸道”,更不会出现“抢道”和“挤车”的情况。你就是开着老爷车,只要你不违章,别人不会对你指指戳戳,警察也不会来找你的麻烦;你就是开上宾利、帕萨特,别人也对你视而不见,照样排队过马路。人们相互尊重的程度比较高,不会把你当成“眼中钉”或“豆腐”。“人行”就是“行人走”的地方,不管有无红绿灯,车都会停下来,给你让路。
移民美国并不等于一步到天堂,美国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就我自己而言,与其漂泊国外,还不如“衣锦还乡”,回来做个小小的老板,自在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