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学有哪些科目?
我在弘明的两年,是香港中学教育体制从文凭考试向高考改革的重要过渡时期,因此既经历了传统文科考试的最后一届,也亲历了香港新高中课程的实施和推行(我考SAT的时候,港校新学制已经全面推行,所以我不是新学制的实验品)。所以我的经历也可以代表香港老文科生和新文科生的共同回忆吧。 作为一个大陆学生,我来香港读书时已经没有了文理分科的概念,而是实行3+2+1的课程设置,所谓的文理科其实很含糊,没有明确的划分。
我念书的那所高中号称全港文科学府之首(当然现在是名不副实了),所以“文科”的招牌还是挂得很稳的。作为文科生,我们必修和选修的科目如下(按必修课-选修课排列): 中国语文、英文、数学、通识(哲学)、历史、地理、经济、会计、商业管理、美术、音乐等等。 每一门课程都有它的考试考核要求,而想要获得这些考试的要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参加这个科目的选修课程来达到目的。以中文科目为例,要取得中文考试的要求,最简单最方便的办法就是修读学校的中文选修课,完成指定章节后,就可以报考该科的会考,这样基本就能拿到这个科的成绩。
如果选修课没有修满学分怎么办?那只有请出我们的救世主——sat。只要sat的分数够高,任何科成绩都能拿到。 所以我们在高三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报了sat,考了不错的分数(对于当年刚刚改卷宽松的情况,10000人左右取700左右的成绩已经是很不错了,所以每科考600以上就可以拿a,大部分同学都会争取更高)。 至于为什么要考这么多科目,因为要上大学啊!只有每个学科都考个不错的分数才能有机会被名牌大学录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