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专业哪个大学?
作为在川大(原四川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系(原成都科技大学建筑系)完成本硕的,以及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挖掘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的,我想就建筑、土木、交通、能源这四个领域来谈谈对 「挖土」 这个专业的理解。
(一)建土领域 说到建土,自然就要谈到我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川大,其土木学院的前身就是由四大工学院中的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于1985年整体搬迁至成都建立的。
当然,说起学校的来头,我也不是特别清楚,我只知道我们学校土木学院的院长是李彦鹏教授(现任西安交大副校长),副院长是赵宪忠教授(后任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他们两都是当时东南大学的著名教授。 至于其他的老师,比如邓明森老师(已故)、王宗敏老师、胡少伟老师等等也都是业内大名鼎鼎的人物。
在这样一群名师的带领下,我们学校的土木专业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尤其是当时我们在读的时候刚好赶上亚洲金融危机,全国基建行业都遭受到极大的影响,唯独我们学校在李院长的带领下逆市扩招,迅速扩张,实力也是突飞猛进。 我本科期间的学习氛围可以说是十分融洽。因为学校当时正处于蓬勃发展之际,各种资源都非常丰富,教师都是倾囊相授,学生也是热情满满,时常可以看到图书馆里人满为患,课堂上也常常座无虚席。
那时候学习建筑结构设计这门课,由于老师讲课太快,许多同学都跟不上,于是就经常在课后找老师答疑,常去的那间教室门可罗雀,但老师们仍然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地解答着同学们的问题。
(二)交通领域 我读研的时候,恰逢教育部重新划分院校编制,从中央部属高校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因此也就有了所谓的“九校联盟”(C9)之称。
之所以提到这个,是因为我所了解的川大的交通领域主要是依托于我校建筑学院的道路工程系。而道路工程这个专业也是起源于原成都科技大学土木系的路港与隧道工程专业。
在研二时,我曾在道路工程系跟随我的导师做了一年的科研,学习了高速公路路面设计、水泥混凝士添加剂等基础知识,也参与了导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
如果说本科阶段的学习让我养成了认真学习、脚踏实地的话,那么在我的研究生阶段则更让我明白了科研的真谛——“探索未知,永无止境”。
虽然后来因为出国读博而错过了就业的最佳时机,但我在研究所的两年所学却为我打开了科学的大门,让我对之后的求学和职业发展都有了全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