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为什么用绩点?

栾恒梅栾恒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用”这个词可能不太准确。 中国的本科教育体制与国外不同,更接近于选拔考试,而不是面向每一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虽然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在本科教育阶段,学校更多地承担的是筛选的功能,因此成绩和排名是最直观的评价标准。至于你学得好不好、开不开心、满不满意,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至少对于非艺术和体育类的理工科专业,成绩是评价一个学生学习能力最客观的标准之一,也是高校进行排名的主要依据。如果按分数一刀切显然过于武断,分区间比较才更为合理。因此就有了现在的绩点制度。这从高考加分政策也能看出来一些端倪,加分的项目都是能够量化考核的,例如数学、信息奥赛等,而外语、语文这类主观性较强的科目是无法加的,因为无法判断好坏。

其实,能考进名牌大学的优秀考生,智商都相差不大,成绩优秀的同学,经过几年的学习,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但名牌大学中也有部分学生,由于种种个人或是社会的原因,成绩并不是很理想。然而,这些学生的其他方面往往会有卓越的表现。在选拔优秀人才这方面,我国现行的高考成绩+院校录取顺序制确实有很多漏洞可供投机取巧之人利用。在大学本科期间,设立一套通用的可以量化的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绩点就是这种标准下的产物。 当然,现在双一流建设实施以来,很多学校都开始改革了,比如北大就取消了GPA与保研的直接挂钩。未来还会怎样变化,我们不得而知。希望有一天,中国的高等教育真正面向每个人提供优质服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