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德国的留学生叫什么?

费箢峰费箢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在德国期间,认识的留学同胞以1998年和2005年为界分属两批。98年之前的,基本属于公派或者自费赴德学习,当时对于“留学”二字的认识还停留在中德两国政府间文化交流的层面(当然,现在也是),因此称呼自己为“留学生”的人并不多,觉得自己是留学生的更是少之又少;05年后来的主要以申请德国大学学位的人居多,他们中的不少人知道中国有个词语叫做“留学生”并且知道自己就属于这个群体,所以会称自己是“留学生”,不过这时候的“留学生”已经和上个阶段的“留学生”内涵不同了——除了具有文化属性之外,更有了教育学历属性。 我自己作为在德留学多年的老鸟,对这两个阶段有着切身的体会。我06年在德留学的时候,和国内的同学交流,我说我是留学生,他们大多不知道什么意思,觉得就是出去玩的;等到13年来德读书,发现周围的中国同学很多都知道“留学”的意思,而且很多人都有过留学的经历,甚至不乏有留学德国几年的。可见这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教育事业是多么的蓬勃发展,出国读书不再是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而成为广大普通学子的选择。

至于题主所问的“为什么德国中国留学生喜欢隐藏自己的中国身份”,我觉得原因也是很清楚的: 一是中德的文化和观念差别确实很大,中国人认为的“留学”和德国人理解的“留学”不是一个概念。

二是中德之间的教育体制差异显著,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是以“本科-硕士-博士”为主体的顺序式培养方案,而在德国基本上是没有硕士以上的学位的,也就是说在德国读完本科直接拿博士的位置是有可能的,中国人认为的“高学历”在德国未必就代表“高能力”;同样,德国人的低学历(本科以下)不代表中国人眼中的“低素质”——其实,中德双方在对方国家留学的人都属于高素质的人群。

三是中德语言文化的差异。虽然德语在中国有了“小语种”的称谓,但是德语作为主要英语母语国家的第二大语言,对比中文还是有很多相通之处的,因此大部分亚洲留学生学起德语来相对容易,再加上德语国家丰富的文化传统和优越的教育体制,使得留学生们即使说不出来德语也能听得懂老师讲课,并可以借助字典、工具书等完成学业任务——这对于语言不通的过去简直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即便留学生们能听懂老师上课的内容,却很难深入地融入德国社会,因为文化上的隔膜不是语言可以彻底弥补的。于是,留学生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先解决眼前的问题——学好专业取得学历,以此作为进入德国社会的敲门砖。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