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历史多少年?
公元前2世纪,古马来人开始在新加坡岛(原意是“狮心城”)定居。 公元1403年,柔佛王国建立,统治该地区并延续至今。 新加坡在18至19世纪成为马六甲帝国的一个省。 马六甲被英国吞并后,新加坡作为贸易和航运中心迅速发展。
1867年,英俄协议以“径行直过”方式把这条海峡租借给英国,作为通往印度-太平洋的海军基地和补给站。该租约有效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939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军在新加坡进行重建,将其建设成为强大的军事基地。 1959年至1963年间,新加坡被划为英联邦自治邦,并获得“新加披”或“新加坡”的别名。
1963年,新加坡与马来亚、沙捞越及沙巴共同组成马来西亚联邦。由于种族和语言上的冲突,以及对于独立后的经济前景缺乏信心,绝大多数华人选民支持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从而赢得了大选。
1965年是新加坡历史上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而正式独立,国名由“马来亚和新加坡联合共和国”改为“新加坡共和国”。同年成立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一直主导着该国政治生活直至今天。 除了1983年和1984年短暂的反政府浪潮外,过去几十年里,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始终在选举中保持领先,并在1989年至2011年间连续五次赢得绝对多数席位。 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于2015年2月退休,他的任期自1990年开始,是迄今为止担任总理时间最长的人。
现任总理是2016年当选的董大伟博士。他来自人民行动党,是该国首位华裔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