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喜剧艺术表达什么?
跟其他西方喜剧一样,法式喜剧也是基于一种“反叛”精神。 但法国人表达的“反叛”更偏向于社会层面,是对现存在制度、秩序和意识形态的“反叛”。 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初期,法国的社会阶层是相对固化,下层人民的晋升通道是相当窄的——要么继承父辈的职业,成为工匠、仆人或农场主,要么接受雇佣,成为工厂工人或农场雇工。能凭自己努力跳出“命运安排”的人并不多,因此社会流动性很低。
而20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后,法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福利体系,公民权利得到极大保障(直到今天,法国仍然是欧洲各国中社会保障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无论何种身份(种族、性别、性取向等)或是出生如何,每个人都有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并找到稳定的工作,所有法国人的“生存状态”都是平等的。 当然,这样的“平等”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平等,比如女性在职位晋升方面仍然面临困境,有色人种的就业率也比白人低得多;但毕竟在“机会”与“起点”的层面上,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在这种新的“游戏规则”下,出身不再决定命运,知识改变命运,只要你足够勤奋,任何梦想都可以通过努力奋斗来实现。于是,在这样一个阶级流动性极大的社会中,“反叛”变成了对既得利益者的指责——“你们凭什么享受这么好的待遇,而不让我过上这样的生活?!”——继而引发对现存制度的质疑:为什么社会阶层可以跨越如此之大?为什么不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实现梦想的生活?!